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休闲娱乐

大音综成往事,垂类音综争天下

时间:09-15 来源:休闲娱乐 访问次数:188

大音综成往事,垂类音综争天下

这个夏天的音综市场依旧火爆。很久没看到这种S级音综轮番登陆的景象:导师阵容大换血的《中国好声音2023》、主打舞台+生存战的《舞台2023》、乐迷等了整整两年的《乐队的夏天3》以及以音乐剧演员为刻画主体的《爱乐之都·青春季》等。大批有话题度的音综接踵播出,也激发了观众对于音综的观看及讨论热情。而业内外,则再次出现关于“等一个爆款”的呼声。诚然,所有综艺人都希望做出爆款节目。特别是在音综这个已经很成熟很“卷”的领域,做出“大爆款”几乎已经成为综艺人的一种执念。但伴随着观众偏好的改变以及传播方式的发展,或许我们该重新审视这个问题:还有没有必要做大爆款?观众需要什么样的音综爆款音综消失记每一年都会有关于音综不火了的声音出现,但实际统计节目类型及数量就会发现,音综始终是市场上数量最多的一类。从节目本身品质来看,其实这些年市场上的优质音综并不少,但一个无法忽略的事实是:能够引起全民追捧的,所谓“国民爆款”节目,已经在市场上消失太久了。音综爆款不在,与音综数量爆发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因为有缺位,所以亟待补位者才会前仆后继。在具体分析为什么爆款音综会消失之前,不妨先来回顾一下爆款音综本身。在电视台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音综是很容易成为全民爆款的,这与人们当时的娱乐消遣方式相对较少有关。同时因为电视台时代的音综具备强大的市场号召力,或者直白点说更容易成名,所以吸引着大量优质的音乐人参加节目,节目的质量也跟着水涨船高,走向良性发展。《星光大道》《超级女声》等节目,都是电视台时代爆款音综的代表,也确实有不少优秀的、至今仍活跃在台前的艺人,因为这些节目走向大众。随着网络的兴起,成名的途径变多,电视台开始走向没落,音综风光不再,而海外舶来的节目模式在那个转型阵痛期为音综打了一针强心剂。2010年,被称为“节目模式”之国的荷兰,推出了一档名为《the voice》的音乐竞演节目。这档节目一经播出,在荷兰本土引发热议及追捧,节目影响力也跟着辐射至欧洲其他国家。很快,这档节目模式成为世界各国竞相采买的对象,而国内购买了这档节目模式后,制作了一档名为《中国好声音》的节目。选手在演唱时,导师的转椅是背对着舞台的,只有导师认为选手的歌声打动自己,才会按下转身按钮,一窥选手真容。这种舞台设计,让节目有了不同于传统音综的刺激感,特别是转椅的音效,导师转过身与选手的互动,更增添了不确定性与戏剧张力。如同原版在荷兰大获成功一样,在后电视台时代,《中国好声音》成为新的全民爆款,其他电视台则也纷纷模仿这种形式,推出不同的类似节目打擂台。就像当年电视台时代的爆款音综吸引了大量优秀选手一样,在《好声音》前几季,因为大量优秀选手的加入,使得节目本身的张力与看点都很足。但伴随着短视频时代的到来,成名的渠道再次被拓宽。而且与录节目——播出——被人认识——被人喜欢——成名,这种相对较长的链条相比,在短视频平台发布作品一炮而红,时间成本与门槛都更低,这也是为什么不少综艺人感慨,现在做音综想邀约选手,对方听说录制时间长达几个月而且要签保密协议就婉言谢绝。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以素人或新人为主的音综很难再像过去一样出现所谓的全民爆款,而且选手也很难再让观众感受到惊喜。被改变的审美口味爆款音综在市场上越来越少,那么就能认为观众不需要音综了吗?恰恰相反,观众对音综的需求其实更强了,只是他们需要的或许不是曾经的大音综。大音综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过去的爆款音综,即节目不针对某一特定垂类受众,而是希望囊括所有年龄、爱好的观众,《好声音》就是大音综的典型代表。如前文所说,大音综并不是不好。以《好声音》为例,作为一档已经播出了12季的“元老音综”,它每一季节目都在寻求创新与突破,作为观众也能感受到制作团队的诚意。但是,大音综遇冷,是因为观众的口味需求发生了变化。娱乐方式的改变,特别是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使得观众的审美偏好发生了深刻改变。15秒视频带来的接连不断的刺激,提升了观众的兴奋阈值。而综艺节目不是短视频段子合集,它是有导入,有铺垫,有高潮及收尾的,也就是说它无法源源不断地给观众提供兴奋刺激,节目遇冷也就在情理之中。而且节目从立项到制作再到播出是存在时间周期的,可能在立项时受欢迎的一些热点及拍摄方式,在播出时就已经“过时”了。但短视频却不一样,拍摄者可以随时根据市场风向对内容进行调整后输出,这也是为什么观众会说出“短视频比音综好看”的原因。有意思的是,我们不难发现在短视频平台上其实有很多音综的片段在流行着。短视频创作者将音综中最具备戏剧性的部分单独拿出来,观众也很爱看。这说明,其实音综本身还是对观众有吸引力的,只是观众的观看习惯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有耐心去等待着节目依次递进直达高潮,而是想一上来就看到最具备刺激性的地方。那么把大音综做成短视频的方式是否可行呢?答案是否定的。综艺节目本身的长度、拍摄手法以及剧本,都不允许它像短视频那样只拿出最吸睛最刺激的部分去撩拨观众情绪。所以最终呈现的结果就是,我们看到不少昔日的爆款大音综在遇冷后,不断对节目进行优化,希冀再创辉煌,但观众却并不买账。当然这几年也出现了许多以选秀为主体的爆款音综,他们的火爆其实是击中了人们对于“选秀”的需求。而且从观众构成来看,它们的受众其实算不上“全民向”,只是众所周知,秀粉向来声量大,加之互联网的放大效应,使得节目看起来很爆。实际上,即使是这些爆款选秀类音综,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走下坡路的命运。有人戏称每一档选秀都是由“八百追星女孩”维持热度,从实际播放情况来看,很大一部分节目的关注度都在逐渐下滑。这说明越是主打全民向的内容,被短视频冲击的烈度越强,因为短视频根植的土壤更广袤,创作者更多,他们的集群创作能力是任何一个综艺制作团队都无法比拟的。但全民向内容受阻的同时,垂类内容却正是起飞之时。一鲸落万物生从市场反馈来看,大音综成往事已成事实,但伴随而来的是各类垂类音综的崛起。今年的音乐市场上,不仅有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乐队的夏天3》,还有瞄准电音品类的《星电音联盟》,主打影视OST的《剧好听的歌》以及以国风为主题的《少年行》等。这些节目单独拎出来,我们很难说他们是全民爆款,但必须承认的事实是,这类主打垂类的节目能够很快积蓄一批属于自己的忠实受众,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逆向激活产业。比如《乐夏》之于摇滚乐,说它是“年轻人第一档摇滚科普节目”并不夸张,而且摇滚乐也确实受益于这档节目,从地下走到地上,乐队也真的赚到了钱;再比如《剧好听的歌》,它将ost与音乐联系在一起,找到了另一种激发观众对音乐人提升兴趣的方式;又或者《爱乐之都·青春季》,满足了对音乐剧感兴趣的观众,对新演员、对音乐剧行业的探究心理。与大音综及秀综星光熠熠的阵容不同,这些主打垂类的音综对明星效应的依赖性并不高,但因为内容本身做得足够深,自然也能吸引到观众。更关键的是,现在的音综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好歌好曲好舞台,观众希望看到能够引发情感共鸣的真人秀,又不希望真人秀分量过大喧宾夺主。其实这种“既要又要”的需求,对制作团队的要求很高,一方面真人秀内容要够扎实,足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另一方面真人秀又不能比重太大,压缩表演部分。这里存在着操作难点:如何在有限的分量中做出足够打动人心的内容。一般来说,越是人们熟悉的领域,越不容易找到打动人心的内容。即使有也需要长篇幅的前期铺垫及讲述,观众才能进入状态。但垂类却不一样。对很多观众而言,垂类内容是陌生的、新鲜的,因为陌生观众在观看的时候注意力会更加集中,也更容易被节目内容打动。一旦这种情感链接成功建立,节目也就拥有了忠实受众。从今年的音综整体情况我们也能发现,除了《好声音》这种已经形成品牌效应的音综IP之外,优爱腾芒及卫视平台都开始在垂类方面做文章,挖掘更多音乐细分领域的题材做内容。如果跳出综艺产业,站在综艺与音娱的协同发展角度来看,这种垂类音综发力的情况,对综艺行业和音娱产业是双赢的好事。更垂类的小众音乐及从业者,因为综艺有了被看见的机会,他们的经济情况改善后又能做出更好的内容;垂类的音乐内容,则能为综艺市场提供更多新鲜感,让观众看到新内容的同时,各个节目之间也避免了同类型扎堆,恶性竞争的情况出现。当然小众的垂类细分领域从业者,配合度相对更高,加上他们与已经成名的明星相比,顾忌更少,节目也更容易呈现出一种“野生”的趣味感。总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产品的特征。大音综的辉煌已经属于过去,但多姿多彩的垂类音综时代才刚开始。与其追求打造每个人都爱看的全民爆款,不如做出服务好一部分人的垂类经典。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

标签 : 休闲娱乐